老师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分别向小明和小华的手背各滴一滴,他们都观察到手背上的酒精逐渐变少,同时感觉凉凉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小明的猜想是酒精蒸发吸热,小华的猜想是酒精的温度很低.老师又提供了一支温度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明和小华的猜想哪个是正确的,写出实验步骤.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听其响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体验身体上的“尺”提出问题:如何用长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探究准备:刻度尺或钢卷尺.
探究过程:
(1)跟你的同学合作,测出你身体某些部位的尺寸,如图是小丽身体上的“尺”.请你将她忘掉的单位给补上.
小丽的身高160 ;大拇指中指间距0.2 ;两脚之间距离为5.0 .
(2)下面是小丽的物品,她先用眼睛估测长度,再用身体上的“尺”粗测,其中最接近152.2mm这个数值的是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烧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 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原因是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