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
C.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
D.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中共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发展民生的幸福画卷,其中指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论述与下列哪一思想相符()
A.“礼之用,和为贵” |
B.“仁者无敌于天下”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养心莫善于寡欲”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
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 |
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 |
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 |
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