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
美国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 “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这段材料旨在肯定古希腊民主政治
A.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
B.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
C.使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
D.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