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 B.颜真卿 | C.柳公权 | D.欧阳询 |
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
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
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 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下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D.先进的纺织技术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