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据你的理解,下列哪项最符合“它”的特点

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买办阶层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