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熙鸿主编的《十年来之中国经济》(1948)记录道,当时“建设国防经济,发达国营工矿事业的呼声,遍于全国上下”。这种“呼声”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抗日战争的需要 | 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 C.解放战争的需要 | D.官僚资本的膨胀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②都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④都使本国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啧啧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
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
|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自己不能直言上谏 |
| 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
| D.同僚的倾轧、兵舰落后和军费不足 |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发展资本 主义 |
D.建立社会主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两次鸦片战争相比,其相同点有()
①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②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
③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④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