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
①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②闭关政策的松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④商贸城市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公元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没有公民权 |
B.伊昂有公民权 |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军队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C.执政官 | D.陪审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