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①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 B.封建政府的提倡 |
C.小农经济的稳定 | D.儒家思想的流传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B.苏联的帮助和支持 |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D.“双百”方针的提出 |
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 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
C.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 | D.重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作者被后人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
A.达·芬奇 | B.梵·高 |
C.莫奈 | D.毕加索 |
“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