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
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
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
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
刘老师默默地听着,湿了眼睛。①她掏出钱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
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
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跑抢,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
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你,行吗? ”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跟踉跑跄。
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 ”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女生说:“我急着回家……” 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
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供她和哥哥读书,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
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②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2期 作者:李代金)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短语作为选文的标题。
选文①②两处刘老师眼睛湿润的原因是什么?
答: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妹妹张晓燕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不少于8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节制是心灵的闸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ī)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文章有删改)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节制是心灵的闸”为题展开论证,表达了“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的主要观点。 |
B.文章以著名学者梁漱溟的话开篇,意在吸引读者,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
C.第⑤段举台湾作家梁实秋与朋友进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人学会节制、有计划,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
D.“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一句,强调了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于人的重要性。 |
作者认为要“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的理由是什么?
文中③④两段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有什么作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的刺激输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的神经兴奋水平,生活中我们要克服信息量激增或不足产生的负面影响,以避免信息焦虑。 |
B.信息焦虑的产生与信息本身无关,个体在信息获取、承载、消化等方面的能力、心态才是信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
C.解决信息焦虑,既要了解其产生的心理机制,也需要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介入。 |
D.信息提供者应当改善信息环境,进行内容过滤,区分良莠,做好分类,从而减少信息的干扰和污染。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信息焦虑是求知本能使人欲将过量的“非我”信息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而造成的情绪冲突。 |
B.完美主义者易患信息焦虑,他们会因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而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焦虑的特征是担忧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 |
C.强迫性人格总是担心信息数量不够,他们会强迫性地收集、浏览无用、无关紧要的信息,焦虑的特征与完美主义者一样。 |
D.人的成就动机的高低决定了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满足感。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信息焦虑心理探因
美国学者朱克曼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发现,如果阻断个体的视、听、触、压等各种刺激一段时间之后,个体在心理上便会产生信息匮乏之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见,人不可以没有信息刺激输入,个体要健康生存就需要一定量地、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以保持一定的神经兴奋水平。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内容良莠不齐。这样的情况,给人的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常常让许多人感觉手足无措。每一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不同的,当信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或负载的信息量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无所适从的紧张、焦虑症状,甚至产生信息依赖的成瘾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焦虑。信息焦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信息焦虑对个人及社会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对信息焦虑进行探讨与分析,对解决信息焦虑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晚期提出的焦虑理论中,焦虑被认为是自我在试图压扫潜意识中被唤起而又不被允许的冲动时产生的情绪冲突,认为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焦虑是由本能决定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信息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然而信息时代“非我”的知识无限膨胀.使自我无法与之相适应,造成了人们的信息焦虑。从斯比尔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出发,信息焦虑与人格特质也有密切关系。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总是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常常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不能与信息保持同步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由于不能获取足够信息而产生焦虑。强迫性人格则总是觉得对信息的数量把握不够,对所需处理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他们会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浏览无用的、无关紧要的信息资料,而给内心带来无法自我控制的困惑、痛苦和焦虑。此外,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会产生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而这种心理的满足感与其成就动机成相关的关系,会使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信息而产生“自豪感”。如果个体的成就动机比较高,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也比较高,一旦没有有效获取信息或者信息量大到非个体所能驾驭时,成就动机无法满足,内心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情绪。
有效应对信息焦虑,既要提高用户本人的信息素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个体有效获取信息的技术,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节奏,留出合理的思考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地调节自己。同时,信息提供者应规范并改善信息环境,减少信息干扰、信息污染等。
(摘编自《信息焦虑的心理机制探析》)
1.下列有关“信息焦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焦虑”是朱克曼发现的,就是“感觉剥夺”,是个体的各种感觉刺激被阻断后,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
B.“信息焦虑”是信息激增的时代特有的心理疾病,与信息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速度密切相关。 |
C.“信息焦虑”在信息量超过人对信息的承载力时发生,轻则表现为紧张、焦虑,重则表现为信息成瘾现象。 |
D.“信息焦虑”虽说是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仍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应当引起重视。 |
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