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烛焰的正立像 | D.烛焰的倒立像 |
(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在做“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需要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发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几种实验用导线的参数
导线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1.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 |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
(4)上述研究方法在物理学里叫法.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
(3)矿石的密度是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
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
(E)用公式ρ=(M-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
测量岩石的密度:根据图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岩石的质量 m(g) |
量筒内水的体积V1(cm3 ) |
放入岩石后量筒内 水的体积V2(cm3 ) |
岩石的体积 V(cm3) |
岩石的密度 ρ(kg/m3) |
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
物体 |
质量/g |
体积/ cm3 |
质量/体积/g·cm-3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1)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
(4)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