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6)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 
(8)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9)根据你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与外界没有热传递的条件下,物体内能的增加量与外界对物体做功多少相等。为了验证此规律,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容器里装一定质量的水,中间装上带有叶片的转轴,转轴上绕上绳子,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当重物下降时,绳子拉动转轴转动,带动叶片旋转,使容器里的水温度升高,结合水的比热计算出水中增加的内能。以此验证水的内能增加量与重物的重力做功多少是否相等。

(1)为了完成此实验,除已提供质量的电子天平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内能的增加量小于重物做功的大小,请写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种原因  

(3)改进实验后,获得那如表数据,规律得到验证。

实验序号

重物质量(千克)

下降高度(米 )

升高温度 ( ° C )

1

20

5

0.5

2

20

10

1.0

3

20

15

1.5

4

10

10

0.5

5

30

10

1.5

6

40

10

2.0

若使容器内相同质量水的温度升高 2 . 5 ° C ,则25千克的重物需下降  米。

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

1

5.00

2.10

2

5.00

2.11

3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 6 V 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 R 的阻值分别为 5 Ω 10 Ω 20 Ω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30 Ω 2 A ”。

(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虚线框内。

(2)小柯将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伏,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接入20欧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伏,其原因是  

(3)小柯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 R X 的阻值,图中 R 0 为定值电阻,他先将导线 a 端接到电流表“ ”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 I 1 ,然后将导线 a 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 I 2 ,则 R X 的阻值为  (用 I 1 I 2 R 0 表示)

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热”。那摩擦做功与生热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焦耳等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不同实验,测出做功 ( W ) 和做功产生的热 ( Q ) 两者之间的比值关系。其中最经典的是1847年焦耳设计的桨叶轮实验:如图甲,在一个装满水的绝热桶里放入铜制的翼轮,多次用下落的重物带动翼轮上的叶片转动,转动的叶片与水摩擦,产生的热使水的温度升高。焦耳通过测量  和重物下落的距离,计算出重物做的功,即翼轮克服水的摩擦所做的功 ( W ) ;测量绝热桶中水升高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水吸收的热 ( Q )

(1)焦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2)小柯利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双层真空平底圆柱体保温杯、水等器材,粗略测量做功和做功产生的热之间的比值关系。具体方案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 h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 m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 t 1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 h .计算出 h h ,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④在保温杯盖子上安装一支分度值为 0 . 1 ° C 的温度计(连接处密闭绝热),盖紧保温杯,如图乙。

  (填写操作),计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 ( W )

⑥测出杯中水的温度,记为 t 2 ,计算出水吸收的热 ( Q )

⑦根据⑤、⑥数据,得出两者的比值关系。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  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a

b

c

d

不能

不能

浓盐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分析】(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  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 c 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  (填“高”或“低” ) ,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