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小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如下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的不当之处是:
                                           
                                           

(2)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                (选填“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由于小华记录数据失误,第10min的温度缺失,请你帮助小华将实验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时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6)根据实验数据作的沸腾图像大致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

(7)小华在移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还在从温度较          (填“高”或“低”)的石棉网和铁圈吸收热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华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电压表0~15伏量程损坏,但0~3伏量程完好,其余器材均完好。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W 2A”字样。
(1)小华按图13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在闭合电键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变阻器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2)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4伏和0.18安,则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_伏。
(3)接着,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4安,则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RX的阻值为________欧。
(4)小华继续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同时在不更改器材的情况下,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则此时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表二乙小组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甲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14(a)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前,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能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在某次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b)所示,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为_______安,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___伏,Rx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欧。
为减小测量误差,根据图14(a)所示的电路,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能实现多次测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在实验室里测某金属块的密度, 甲小组选用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金属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3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3乙所示,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克;量筒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如图13丙所示,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厘米3。金属块的密度ρ=千克/米3

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后利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的实验记录表。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3)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5),即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可得:(16)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17)
④联系第②、③小题的结论,还可以发现:(18)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