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共7分)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 (选填 “合理”或“不合理”)。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 卡片_____。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
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
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⑴小勇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⑵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⑶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法。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依据是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就越大。
⑵如图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⑶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2分)
次序 |
1 |
2 |
3 |
4 |
质量m/kg |
0.1 |
0.2 |
0.3 |
0.4 |
重力G/N |
1 |
3 |
4 |
⑷由图象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___。
⑸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太空站完成该探究。
(共3分)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河水中的阴阳离子大大增加,河水的导电性增强,所以水的导电性也可以反应水的污染程度。实验中学STS小组为了解市化工厂排出的废水的污染情况,取来了化工厂的废水和自来水,研究废水和自来水的导电性能,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计并连接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有两条导线没有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完整,且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2)连接好电路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甲的示数始终大于电流表乙的示数.由此可判断右烧杯中盛的是 (选填废水/自来水).
“探究串联电路特点”时小明选用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发光,L2不发光。同学们有以下几种猜想:①L2灯丝断了;②L2短路;③灯L2也工作,但L2中电流比L1中电流小。以上猜想中正确有 (填序号)。
(2)为了寻找“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然后把 接入,闭合开关前,发现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在寻找“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小明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 。
(4)正确实验操作后,测得A、B、C三处的电流记IA、IB、IC,测得AB、BC、AC两点间的电压UAB、UBC、UA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A>IB>IC B.IA<IB<IC C.UAB=UBC=UAC D.UAC=UAB+UBC
(5)为了使结论更有普遍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A、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B、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左边挂上钩码,在右边用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cm |
阻力F2/N |
阻力臂2/cm |
1 |
2 |
10 |
2 |
10 |
2 |
1 |
20 |
2 |
10 |
3 |
2.5 |
10 |
1 |
25 |
(3)以测力计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进行测量, 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字母表达式)
(4)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A.减小误差 B.求平均值 C.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5)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变为向右倾斜下拉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所示,此过程中测力计的拉力F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