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几个科学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 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若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亲代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个。

(2)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分子,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来自于;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的转移,14C在化合物中的出现顺序依次是:14CO2→化合物→
(3) 用含放射性元素的氨基酸培养豚鼠胰腺细胞,研究豚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放射性在核糖体出现后,依次经过,最后出现在细胞外。

分子马达是将ATP水解释放出来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载体蛋白、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转录、物质跨膜运输、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
(1) 根据上述材料推断,驱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分子马达有
(2) 合成分子马达的模板是,所需的原料是,原料间结合的方式是
(3) 上述材料表明,分子马达是通过其等功能而参与了生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4) 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不需要分子马达直接参与的是

A.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C.生长素从顶芽向侧芽运输 D.氧气进入线粒体

信息分子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物质,在细胞代谢中只起信号作用而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完成与受体的结合后,信息分子就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分解。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物质l是。胰岛B细胞以及构成效应器。

(2)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的细胞反应所形成的细胞为。二次免疫反应与第一次相比更为强烈的原因是
(3)物质2的功能是
(4)若某种有毒物质抑制神经兴奋时所分泌物质1的分解,则胰岛B细胞反应是

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B—b控制果实颜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育种工作者为培育有茸毛黄色品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请回答:

(1)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亲本的基因是
(2)F2代个体中基因型有种,如上图所示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3)在上述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欲大量快速繁殖无病毒有茸毛黄果植株苗,请简要写出培育方案。

下图甲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比较A、B植物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5)他用图乙装置,将灯缓慢移近广口瓶,并记录不同距离时,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请你根据该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之处,简述正确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