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遇之( ) 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 ) 恨: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曰:“已去。”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古文阅读
《童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代文学家。
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项为之强: 方出神:
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句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晋 陶渊明)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宋苏轼)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
(1)咸来问讯(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4)水甘而芳()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 B.似是其子孙 |
C.其两膝相比者 | D.无论魏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尝写菡萏一枝() (2)数十幅立就()(3)盈纸肮脏( ) 下列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置酒招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贤于才人远矣 |
C.或洒以敝帚辞以军中多务 |
D.人爱其笔墨安陵君其许寡人 |
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解释下列划线字。
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
以手拂之未为简易
不若燔土为余群从所得 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奇字/素无备者 | B.若/印数/十百千本 |
C.用讫/再火令/药熔 |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
从下列各组里选出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 B.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D.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
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
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
②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活板》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翻译下面句子。
⑴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⑵ 一板已自布字。
⑶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⑷ 用讫再火令药熔。
⑸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⑹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