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 )
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
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
D.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
下列来自高中某教材目录的标题,其表述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某种价值判断的是
A.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B.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
C.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D.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
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 |
B.英法占有的海外殖民地太多 |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先后不同 |
D.美德两国经济发展潜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