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 A.兵广粮足 | B.民以食为天 |
| C.克己复礼 | D.诚信第一 |
1986年,武汉最高建筑是新建的晴川饭店,24层,高88.6米,成为当时武汉第一座“第一高楼”。如今武汉最高的建筑是位于汉口建设大道和新华路交汇点的武汉民生银行大厦,共68层,高336米。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晴川饭店在武汉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 B.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
| C.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 )。
| 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 |
| 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 |
| C.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 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 |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
| 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
|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
| 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
|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
|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
|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