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
| B.政府权力不能够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
|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
|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
|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
| 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
“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由此可知:
| A.重商成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共识 |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其领导地位 | D.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远远高于儒士 |
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 |
| 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 |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
|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