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是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右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0分)
(1)在左图中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是 ,物质形态是液态或熔融态的是 。(填字母)
(2)要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位于 (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3)右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地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该地的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山地 B.盆地 C.高原 D.湖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3日至13日出访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亚地区图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与英国首都伦敦1月气候资料对照表
日均最高气温 |
日均最低气温 |
平均降水总量 |
|
阿斯塔纳 |
-14℃ |
-25℃ |
2mm |
伦敦 |
1℃ |
-7℃ |
80mm |
材料三:咸海水位与盐度的变化图及咸海附近各月气温降水图
(1)图中锡尔河、阿姆河,从内、外流河类型看,两河同为河,判断理由是;
它们的总体流向为。
(2)中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该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当,但冬季气候特征却有明显差异,根据材料二,指出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咸海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结合材料三,试说明其原因。
(4)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5)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上图中表示_______锋天气系统。
(2)A、C两处比较,_______处气温低,原因是____ __;B、C两处相比, _____处夜间气温较高,原因是。
(3)图中序号的含义:①______作用,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4)若该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劲,则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易发生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3)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一年中,受气流C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季节,北半球的________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气压中心)。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5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1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1分)
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所在纬线相等的地方,纬度为______。
(4)下图中甲、乙、丙三条线表示该半球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线。
(5)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
(6)这一天B地的昼长小时,日出方向为,此时北京时间为。
(7)位于西半球且为新的一天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