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休伦湖与伊利湖及渥太华河所围的南安大略地域,地势自西向东由尼亚加拉断层和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形成了丘陵地、砾土平原、沙质与粘土质土壤平原,是加拿大七大农业区之一,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安大略地区发展种植业,最大障碍可能是

A.人均耕地面积小 B.灌溉水源不足 C.地表起伏过大 D.热量条件不足

1956-2006年安大略地区农业的变化,突出了何种因素的影响

A.交通 B.市场 C.气候变化 D.地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题。

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③水流速度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1.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2.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2、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下表为降水量在60mm/30分钟时,“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读表回答题。

植被覆盖率
(%)
径流量
(mm/30分钟)
入渗量
(mm/30分钟)
产沙总量
(g)
减流效益
(%)
减沙效益
(%)
100
9.77
50.23
0.85
80.78
99.30
85
20.46
39.54
1.52
59.75
98.77
70
27.31
32.69
4.34
46.27
96.48
60
38.24
21.76
24.11
24.77
80.41
40
41.91
18.09
57.29
17.53
53.45
20
42.44
17.56
88.75
16.51
27.89
0
50.83
9.17
123.07
0
0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同时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均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圈是()
A.20%~40% B.40%~60% C.60%~70% D.70%~85%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