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化经典阅读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答:
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别人干了坏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
说这句话的人是谁?请简述一下“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的相关情节?

简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

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