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
B.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
C.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 |
D.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 |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小王发现这样操作也存在误差,且导致最后密度值偏大,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5)为了更加准确的测量盐水密度,放弃使用量筒,用天平、空烧杯和足够的水完成实验,他实验的步骤:先用天平测________的质量m0;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烧杯清空擦干净,接着在烧杯中装满水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
为mL,根据F浮=G排=ρ水V排g可计算出浮力。
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
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如果两力方向相同,其作用效果相当于只受一个F=F1+F2,我们把F叫做合力,F1、F2叫做分力.小明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存在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从B处伸长到C处,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
(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F1+F2,(选填“等于”或“不等于”)且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
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可推理得到: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
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测定额定电压为2.5V,额定功率不大于1W的小灯泡的功率。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以上错误后,试触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灯泡不亮。经检查,电压表完好且连接正确,灯泡也完好,则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