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972年3月1日,美国《太阳报》载:“由于在访问结束时发表了公报,尼克松和中国领导人似乎完成了这种不可能的事。”对这一评论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评论针对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 |
| B.访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宣告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 C.“不可能的事”指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合作 |
| D.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2012年1月11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印度驻华使馆举办的中印联谊活动并致辞,他说:“中国和印度的和平发展,对对方是机遇,对世界也是机遇。”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1987 年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