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
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②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美国转向以俄为师
③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主要是指毛泽东()
|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
|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
| C.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
| D.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促进经济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对话的主题是()
| A.和平、合作、发展 | B.和平、改革、发展 |
| C.统一、合作、交流 | D.统一、合作、互利 |
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
| B.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
| C.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
| D.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 |
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
|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
|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