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的是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
(5)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至四给以评价。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2分)
(世界市场):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回答⑴~⑵问:
⑴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的基本推动力个是什么?其对外扩张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⑵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回答:⑶~⑷问:
⑶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的?
⑷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这一趋势增强,其标志是什么?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民主与法制)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结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述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3)“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说明这一观点。(4分)
(4)我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坚持哪些基本思想原则?
(科技成果)、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进人了什么时代?各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伟大的成就?它们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