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 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 B.保证区域公正性 |
| 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 D.维护国家稳定性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
| C.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 D.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
|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 C.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方向 |
| D.它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B.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
| C.扩大资本输出 | D.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中国古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
|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
|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
|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