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烟台开埠通商后的变化。
材料二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以下是该公司1896一1941年间大事记。
1896年 |
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酿造出中国第一批优质葡萄酒 |
1912年 |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
1915年 |
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
1917年 |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
1934年 |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
1941年 |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为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材料二:从宏观历史来看当人们津津乐道两个世纪以来的无数发明创造时,当人们享受着计算机、Internet、移动电话、飞机、汽车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这两个世纪也是血与火的世纪,而且我们同时享受着被污染的空气、水、阳光(紫外线增强)。前者固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后者也是市场经济的孪生儿。展望21世纪,核战争的阴云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资源枯竭的危险是否真的已经被技术克服,环境污染能否靠拍卖污染权来治理,都还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相信市场能自发地解决一切问题,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能自动带来利益的最大化,无疑十分危险的。
——韩德强:《市场是什么》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唐、宋时期市场格局有何显著不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明清时期在市场发展方面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以世界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说明不能“盲目地相信市场能自发地解决一切问题”。为补市场之不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市场经济。
(12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分)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2分)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