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 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岁伐。
(3)以材料三的汉口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及其反应的本质问题。
阅读材料:(共28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并分析做有益探索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阅读材料: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⑴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⑵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评论?
⑶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⑷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时间之神为拿破仑及其法典加冕
材料三: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业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4)一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和甘地作一个专题性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