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
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
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
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
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
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制度
原因。
材料二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
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
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
众中的威望。
——摘自1926年8用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三 我国法学家代表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实现复兴,并不是所有民族都会提出的课题。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兴盛过的民族,才有条件提出复兴的目标。........
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而固步自封的清王朝统治者对西方发生的巨大变化却茫然不知,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仍然自诩为“天朝上国”,等待着“万国来仪”。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从“风俗”的方面来说。鸦片战争后,人们痛感中国积弱由于民智未开,欲启民智必先革除社会中的陈规陋习,鸦片、缠足即为两大现象。近代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主张改革婚姻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把断发易服作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文明的直接斗争。民国初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大礼服,是对封建服式等级制的彻底否定。孙中山还提出“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作为改良服饰的指导思想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
材料三一次次探索,又一次次失败,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是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向何处去?进入20世纪,陷于苦闷和迷茫之中的中国人不由发出这样的呐喊。然而,中国太难改变了,就像鲁迅曾经说过的那样: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活动,请举例证明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鲁迅先生说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特点?
材料一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 《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在新中国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变。65年前,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今天无法想象的,旧中国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财富,遗留下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65年过去了,中国已今非昔比,虽然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材料三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农民生产的消极因素是如何产生,后来政府又是如何化农民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
(2)依据材料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归纳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与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宪法法院名誉主席阿尼巴利·马里尼指出,罗马法是了解中意两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桥梁,对中意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认为,罗马私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罗马公法的研究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启发。中国社科院李步云教授指出,世界不同法系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罗马法系,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的精神,我们需要借鉴其共性,推动中国法治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表示,中国从清末变法开始就移植罗马法先进的私权观念和私法精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立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多项原则和诸多制度都来源于罗马法。总结和学习罗马法传统有助于促进中国民商法的发展和民法典编纂的伟大事业。
——《罗马法的传统与现代价值》
材料二参议或众议员不得在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或在其任期内支取因新职位而增添的俸给;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期间担任国会议员。.......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在开庭审理弹劾案时,参议员们均应宣誓或誓愿。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在未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表明了《十二铜表法》作用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部法律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说出具体的措施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人民公社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 一大二公”。“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全国平均28个半合作社并成一个公社,变成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比合作社时扩大了 10倍甚至几十倍。“公”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制上: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甚至猪羊鸡鸭都转归人民公社所有。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被喻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如今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胡锦涛考查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土地经营方式的相同点,试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谈谈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六条问事”是一种西汉朝监察、考核官员时的依据准则。其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曾崇尚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辛亥革命后,他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为蓝本,构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但他在长期考察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诸多弊端,……立法机关除拥有立法权以外还拥有弹劾官员的权力,……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议院“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他不得不俯首听命,因此常常造成议院专制”。“议院专制”又常常使得行政机关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从而造成政府的低效能。为此,孙中山主张必须将纠察权从立法机关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机关不仅要监督议会,同时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之处”。
——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三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
材料三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监察制度与雅典陶片放逐法影响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与美国三权分立思想在目的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