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商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19世纪对美国来说,既是工业革命世纪,又是农业革命世纪。美国的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9世纪的最后40年。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土地制度分不开……还进行了品种改良、农田灌溉、改良土壤以及各种科学实验活动,为鼓励农业科学,国会专门立法……各州建立农学院、农业实验站等研究机构,推进农业教育。对工业革命成果的及时而有效的利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优点之一。……在美国,农业革命与运输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同步进行的,共同成为迅速解决开发西部广大荒原这一重大难题的关键。这对美国自身迅速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这一部门不仅成为吸引欧洲移民的巨大诱饵,而且也成为为工业提供充分的粮食和原料的基地,此外,农业出口还对平衡美国对外贸易收支起了重大作用。“农业是美国前进中的工业资本主义的救星”。
——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农、工、商业关系的思想认识,结合所学对上述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方面与苏联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一、 二,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好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它体现出什么特征?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4)17-19世纪,英、法、美、德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长期的新制度的探索,分别列出四国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以及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什么演变趋势?

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并进行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一中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哪些义务?(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秦始皇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材料—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制度上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中“指示”促成哪一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1)概括材料中洛克的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英国哪些法律性文件体现了上述主张。
(2)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