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共4分)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也写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
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
D.这首诗文字浅近,想象独特,写景逼真,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 |
东坡①(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诗中“莫嫌”“自爱”两词,试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坡①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
阅读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一诗,完成第7题。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7.⑴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诗题中所提到的“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访隐者不遇”的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⑶下列哪个人物和诗中描写的隐者相似()
A.柳宗元 | B.韩愈 | C.陶渊明 | D.刘禹锡 |
古诗鉴赏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