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赞颂的是
A.武昌起义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广州起义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
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的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 |
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 |
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
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
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