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眼儿媚
[南宋]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江神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片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分)
▲▲▲
(2)下片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4分)
▲▲▲
(3)请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训,完成下题。(7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的“秋已暮”点明深秋时节,本词写的是深秋触日所见的特定景色。
B.本词中的“红稀香少”与《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下阕的“洗”字,将植物着露水后的清新、肃爽的特点突出出来。
D.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鸥鹭的角度抒发情感,更为含蓄、深切。

  ②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回答。(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家乡。
(1)“茅檐人静,蓬床灯昏,春晚连江风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注:“同心花”是唐代妇女裁制衣服的一种同心花纹图样。
(1)诗中“皎洁”“寥亮”两个词用得妙,请你说说他们的妙处。
(2)对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可有多种解读,请写出你对这个形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14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③晚,指晚秋。
⑴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⑵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