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关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A.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B.范增目项王
C.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吕师孟叔侄为逆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酌贪泉而觉爽 B.烟光凝而暮山紫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贾谊于长沙

A.梁鸿于海曲 B.雄州列,俊采
C.吴会于云间 D.四具,二难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容婉:和顺

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颇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捕系死
B.往时我督弟甚严句读不知
C.欲归弟畅言不足外人道也
D.岂无乐爱耶尔无忘乃父之志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翻译下列句子。
(1)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
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
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安排
B.禁断祠淫:过分,过度
C.乃别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D.复欲推其粟货:收买,买进

对文中斜体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弟子问 / 其故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青云间 / 何由得论地上事
B.其弟子问 / 其故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 /青云间何由 / 得论地上事
C.其弟子问其故 / 研曰/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青云间 / 何由得论地上事
D.其弟子问其故 / 研曰 / 每见府君 / 径将我入 /青云间何由 / 得论地上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
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
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
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①,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
①消疾:消渴病。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复言其计备:详细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期限
C.通为卫尉征:征召
D.以宁平公主故重:加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私常怀②句读不知
B.①新室亡②臣死不避
C.①通 具言谶文事②相如 持璧却立
D.①时视事②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
①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②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③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④以病上书乞身⑤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⑥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古代诗文阅读
杨士奇,名寓,以行,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揜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曰:“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诸臣惭谢。
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遇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意.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
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
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含/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
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

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含/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器度宽宏,不计较小事。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没有杨士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B.杨土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己见,皇帝同意他的看法,并拿其他大臣与其进行对比,众臣为此感到惭愧。
C.杨士奇历任阁臣,深受朝廷信任。杨士奇在宣宗、英宗两朝与杨荣、杨溥同任阁臣,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协力处理朝政。
D.杨士奇因儿子犯罪,深感忧虑。他的儿子曾经犯下杀人的罪行,朝廷没有治罪,后来又有人揭发其子许多不法之事,杨士奇为此非常忧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2)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