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出镇 寻:不久
B.何敷之 诣:拜访
C.是私恩也市:买卖,交易
D.台吏之以出 掖:选拔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③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
译: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 (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译文: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
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之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 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邃于学,论次书数十篇。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王佐之期:约定
B.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不久
C.汉水涨啮城郭会:适逢
D.然于学邃:精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为司马
B.而以王佐期之其人老,惟亟用
C.后诏举外司可相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柬之“刚直”的一组是()
①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②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
③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④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
⑤又恳辞王爵,不许⑥虽亲旧无所纵贷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他先后担任清源县丞、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务。
B.张柬之先后得到狄仁杰、姚崇的推荐,逐渐被武后赏识并担任重要官职。
C.张柬之启程前往襄州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命令群臣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
D.张柬之死后,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后 曰 然 仁 杰 曰 荆 州 长 史 张 柬 之 虽 老 宰 相 材 也 用 之 必 尽 节 于 国 即 召 为 洛 州 司 马 它 日 又 求 人 仁 杰 曰 臣 尝 荐 张 柬 之 未 用 也 后 曰 迁 之 矣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
②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8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留无所施徒:徒然,白白地
B.与小姑别却:但,然而
C.自可断来信:音信,消息
D.始还家门适:刚刚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全都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蹑履相逢迎 B.本自无教训可怜体无比
C.不堪母驱使我有亲父兄 D.好自相扶将勤心养公姥

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及时相遣归 B.儿已薄禄相  C.好自相扶将 D.不得便相许

下列对第二段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此段列举“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来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B.此段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
C.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
D.此段中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只是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

翻译下列句子。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