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全面抗战开始 |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2014高考真题)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
|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
|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
|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
|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实行君主专制 |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实行民主共和制 |
下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是()
| A.文化的全面革新 | B.教育的重要意义 |
| C.大学的教育地位 | D.开放的办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