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姓名 |
成就 |
中国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
欧洲 |
哥白尼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伽利略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
|
牛顿 |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
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 ④西方医学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括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2000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
B.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
36.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A.过渡时期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业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 的研究领域是
A.农业科技领域 | B.空间技术领域 |
C.食品流通领域 | D.文化教育领域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在挨饿,今年下降为9.2亿左右。要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要的途径是
A.缩小贫富国差距,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
B.加强生物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
C.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
D.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