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徒的正道
C.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从1 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 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 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