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所示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
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两段历史史实?
(2)概括两则材料所述内容中,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不得照抄原文)
(3)马克思曾将《独立宣言》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仔细比较两则材料,请给马克思的这个评价提供简要的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材料二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三马克思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分别是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说明“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 ”是指什么?“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新一届领导人履职以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了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制度建设成为改革突破的重点。回望历史,处处能找到它曾经的印记。
[反腐倡廉]
材料一: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与检举京师百官与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位古代皇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举措?写上横线处所设官职。
[健全法制]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2)依据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文件的名称。
[关注民生]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3)请列举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项改革举措来印证材料中所述内容。
[党的建设]
材料四: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共七大召开的两大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5)中外历史上许多制度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除上述内容外,请你再列举一例,并分析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市的基础教育本着合理配置,就近入学,均衡发展的思路, 让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材料一:

(1)有人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奠基人,请列举一个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有一次,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依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时,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什么?但这一人才选拔方式到明代以后在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官派留美学生,首批120名幼童赴美。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给中国甚至是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
(3)“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几乎同时,邻国日本也向西方派遣了大量留学生,明治政府在教育上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材料四:战后,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为战后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5)综上所述,联系所处区域的教育现状,请你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中欧的近代化的进程各有特点,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份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材料一:

(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二:在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小明同学还找到了下列图片,它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图一是在怎样的口号下创办的?图二是哪一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产生的立法机构?图三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欧洲的近代化经历了由思想解放——制度转变——技术革命的过程,结合上述图片,与欧洲相比,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以图一或图二为例,说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的因素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近年来,国共两党两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历史上国共两党几度携手、几度恩怨,令人深思。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自八年级《历史》上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2)与材料一相比,中共二大将斗争矛头指向了谁?“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请以20世纪20年代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史实说明。
材料三: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这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双方之间的哪场战争中的情景?三幅图片表明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借鉴过去,联系现实,展望未来,你对两党两岸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