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
修身 |
读经 讲经 |
中国 文学 |
外国 语 |
历史 |
地理 |
算学 |
博物 |
图画 |
体操 |
一年级 |
1 |
9 |
4 |
8 |
3 |
2 |
4 |
2 |
1 |
2 |
二年级 |
1 |
9 |
4 |
8 |
2 |
3 |
4 |
2 |
1 |
2 |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早产儿。”试结合你对马克思产生的认识评论这一观点。
材料一:一张留美学童出洋前的合影
请回答:
(1)照片大约摄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4分)
(2)请列举他们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并简介其主要贡献。(2分)
材料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和洋务运动不可分的,洋务运动“练兵制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而上海正是洋务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地之一。
请回答:
(3)列举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各一例。(2分)
(4)为什么上海会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2分)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为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列举四位杰出蒙族人物,并对上述观点加以解说。(4分)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有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
请回答:(12分)
(1)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方面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其效果怎样? (6分)
(2)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是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其作用如何?(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20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一系列论文中,首先提出了关于世界的“地理中枢”的概念,他由此形成关于地缘战略学的理论。他称欧、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历史发展的地理中枢。他提出了三句名言:“谁控制了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支配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修正这一理论。如果仅仅控制住世界“心脏地带”.还不足以实现全球霸权。如能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地区,那将足以遏止心脏地带的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并且进而与之争霸。
(1)美国学者根据怎样的历史事实进行这一理论的修正?(1分)
(2)“二战”后美国参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用修正后的地缘战略学合理地进行解释。试列举三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