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萌发中的大豆种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作用产生 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a.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
b:( )
(3)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的分泌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科学工作者将两个蛙心脏分离出来,第一个带有神经,第二个没带。两个蛙心脏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刺激第一个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心脏内,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
①任氏液是模拟蛙体的,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
②根据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该实验的课题是:。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3)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①;
②。
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II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4)曲线A是实验(选填I或II)的结果。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Ⅰ(每空1分,共10分)下图系谱一表示某家系中多指症的发病及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系谱二表示另一家系中某种伴性遗传病的发病及遗传情况(相关基因用B、b表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系谱一分析可知,多指症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性基因;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2)系谱一中,若8号个体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子女不患多指的概率是。
(3)从系谱二分析可知,该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性;该家系中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必传给其子代中的。
(4)系谱二中,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第III代中的号个体与正常异性结婚,其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
(5)如果系谱一中的4号个体与系谱二中的4号个体结婚(已知两个家系没有共同的遗传病),他们的后代中两种遗传病均不患的概率是。
Ⅱ.(每空1分,共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一方面由神经调节肝
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由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C、分泌激素B,以协同升血糖。
(2)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
①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30min后,在较高浓度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填图甲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②图乙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方面的变化,异同点分别是:。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以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
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I、将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随机的均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最初检测表明,他们对K+吸收量相同,对水的吸收量也基本相同,随后三组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 |
A |
B |
C |
处理 |
添加高浓度的KHNO3溶液 |
注射“呼吸阻断剂” |
减去部分叶片 |
(1)吸水能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B植株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
(3)A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会发生现象,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吸收是一个的过程。
(4)在正常情况下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够进行的生命活动是。(填编号)
①细胞增殖②渗透吸水③光合作用④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II.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
(1)对温室中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上图中的图,若要用豆科作物作为绿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2)限制乙图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至少两项),若乙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于光照强度的关系,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中B点将向移动,C点将向移动。
(3)乙图中的D点时刻,小麦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4)乙图中a点和c点相比,C3含量(增多,减少或不变)
(5)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①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
②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③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原则。
④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C5化合物的含量会。
⑤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2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1、2。
第二步: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
1号:加2mL的淀粉溶液和1mL的清水
2号:加2mL的淀粉溶液和1mL的溶液
第三步:混合均匀后将这2支试管放入盛有37℃水的水浴中,反应足够时间后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入足量且等量的碘液。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1)其中对照组为号试管;
(2)若___ ____现象,说明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