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饥荒) 加(增加)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 庠序(学校)
C.养生丧(办丧事)死 孝悌(孝敬父母)
D.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 负戴(穿戴)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人皆得以隶使之 |
C.填然鼓之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写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 ”的寓言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说明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第三部分阐述 “仁政”的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
B.孟子的王道分两个阶段:使民无憾的王道之始和富民兴教的王道之成。养生丧死无憾,可以说是温饱阶段;到了“衣帛”“食肉”,则可以说是达到富裕阶段了;更重要的是大办教育,申之以孝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梁惠王“移其粟于河内”,说明他并不是“不知检”、“不知发”的人。 |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本文彰显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注)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魏叔子文钞》)
注释:觱篥:bì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拜访。 |
B.扣其乡及姓字扣:通“叩”,问。 |
C.将军强留之强:尽力。 |
D.宋将军故自负故:因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
B.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久居,祸且及汝不出,火且尽 |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B.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C.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D.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2)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3)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1),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注:(1)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待制集贤院待制:等待诏令 |
B.臣赖绪业 绪业:遗业,旧业 |
C.虽不足鼓吹《六经》鼓吹:鼓动,吹嘘 |
D.拔泥涂之久辱泥涂:比喻地位低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C.帝乃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译文: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译文:
(3)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译文: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8处)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致赙者,悉辞之赙:钱物 |
B.舟过繁昌,或绐之曰绐:欺骗 |
C.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彻:撤除 |
D.光于榻前面折之折:告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光械治其家僮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B.统以土豪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
C.乃除资政殿学士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
D.至江州而卒吾尝终日而思矣 |
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2)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李光为官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