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在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可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有人认为: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5分)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要“治病于初起之时”,对我们也很有教育意义,它是在告诫我们

A.要重视事物的质变,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C.要重视事物的量变,不要企图立竿见影
D.要重视事物的量变,努力做到防微杜渐

我国13 亿多人口,9亿是农村人口。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我国这一基本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