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我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选自《新中国60年》序言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材料二:“60年来,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与新中国一路同行、成就卓著;展望未来,多党合作事业重任在肩、前景远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公党为促进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发挥了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内容?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应对危机的良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外部需求减弱,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措施。但有的专家指出,我们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不要忽视外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扩大外需、扩大出口出谋划策。
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民工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官方统计当前
中国失业农民工二千万。 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9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lO万人,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
的岗位。
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党和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就业促进法》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法律上确立了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为我们搞好就业服务、搞好就业援助,解决老百姓就业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是一个民生之法,是一个和谐之法。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就业促进法》是一个民生之法,是一个和谐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
材料二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材料三某村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A、B市有关发展指标
地 区 |
年度(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财政收入(万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出口总额(万美元) |
A |
1978年 |
954000 |
440 |
10647 |
209 |
350 |
60 |
2008年 |
15834500 |
63226 |
1562049 |
7737 |
16285 |
397172 |
|
年均增速(%) |
14.8 |
14.8 |
18.8 |
13.3 |
14.2 |
38.1 |
|
B |
1978年 |
42000 |
417 |
8050 |
75 |
351 |
133.5 |
2008年 |
3329000 |
32664 |
330575 |
6619 |
13806 |
104764 |
|
年均增速(%) |
14.6 |
14.1 |
13.7 |
16.8 |
13.5 |
25.8 |
(1)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是什么?
材料二A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市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说明A、B两市经验对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