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 | 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
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 |
19世纪晚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这一切表明()
A.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
B.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C.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 |
D.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 |
1952年底至 1956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D.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社会制度的矛盾 |
史学家认为,公元前 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实质是()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 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 |
实现了自然科学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的是
A.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
C.牛顿的力学体系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非正义的战争必然会失败 | B.美国的参加增加了协约国的力量 |
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强于同盟国 | D.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