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实验次数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长度/cm |
像的特征 |
| l |
4.0 |
/ |
光般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 2 |
6.0 |
/ |
光般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 3 |
8.0 |
/ |
光般大小不变 |
只有圆光斑 |
| 4 |
10.0 |
40.0 |
8.0 |
倒立的箭头 |
| 5 |
12.0 |
24.0 |
4.0 |
倒立的箭头 |
| 6 |
14.0 |
18.7 |
2.7 |
倒立的箭头 |
| 7 |
16.0 |
16.0 |
2.0 |
倒立的箭头 |
| 8 |
18.0 |
14.4 |
1.6 |
倒立的箭头 |
| 9 |
20.0 |
13.3 |
1.3 |
倒立的箭头 |
(1)凸透镜T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物距u在_______________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_________,像距_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边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_________(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发光体的长度。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在使用杠杆时,每次都保持杠杆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杠杆调节
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 l1= F2 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g。
c.用天平测量出,并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用天平测出。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星期天我校某班同学骑自行车去郊游,小明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两名骑自行车的同学,结果发现质量较小的同学速度增加较快,质量较大的同学速度增加较慢.爱思考的小明猜想: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其他同学到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完成此实验时的要求是、
。
⑵将上表中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⑶分析实验数据,他们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并得出物体每秒速度的增加量Δv与其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 .
(4)从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得出,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1(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物理 量 物体 |
质量m/g |
体积v/cm3 |
质量跟体 积的比值m/v/g.cm-3 |
| 铁块1 |
79 |
10 |
7.9 |
| 铁块2 |
158 |
20 |
7.9 |
| 铁块3 |
237 |
30 |
7.9 |
| 铝块1 |
54 |
20 |
2.7 |
| 铝块2 |
108 |
40 |
2.7 |
| 铝块3 |
162 |
60 |
2.7 |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
②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