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来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将A、B两烧瓶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入电路,其目的是控制 相等。
(2)随着时间增加,两瓶中煤油温度都逐渐上升,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3)已知镍铬合金丝比锰铜合金丝的电阻大,通电一段时间后,烧瓶 中的煤油温度上升快(填A或B)。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
(1)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图所示,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如果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这一现象说明:。
为了“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的特点”,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盐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直到都沸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
质量 /g |
初始温度 /℃ |
加热至沸腾 时间/min |
沸腾温度 /℃ |
水 |
60 |
90 |
8 |
98 |
盐水 |
60 |
90 |
9 |
103 |
(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盐水、水、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
(2)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将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盐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
(3)如果不考虑实验中的能量损失,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得快。
(4)在分析数据 “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的特点” 时,小明意识到实验中数据的收集不利于分析总结结论,你认为他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
小明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定值电阻的阻值,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
(2)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6乙所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24
A,电阻丝的电阻为10
Ω。
小明通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3)小明又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灯泡的亮度变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也增大。通过分析可知小灯泡灯丝电阻的特点是。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之后,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小明按图中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的质量为______ 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3)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小明认为将图的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会更加准确地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应调整为____________;调整后测得的牛奶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之前测得的牛奶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