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图说历史:

(1)右图中里面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
追根溯源:
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揭穿谎言:
材料二: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 “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1分)
战争审判: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期盼和平:
(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淮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淮书》
请回答:
(1)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军事、外交方面原因是什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美国加州把9月28日定为“孔子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曾经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
——《建议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请回答:
(1)材料一节选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请问它的作者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秦始皇、汉武帝关于儒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
所学知识总结,这两项不同措施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主张有哪些?(列举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原姓氏
新姓氏
拓跋

丘穆棱

步六孤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根据你的判断,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什么活动?其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
(3)材料二是谁改革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项改革的措施?
(4)这两次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5)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展览板块,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展览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东到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打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据上图回答问题:a.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起点在
c .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① 河西走廊② 新疆境内
③ 欧洲④ 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是谁制造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2) 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主要是什么?
(3)在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被哪一封建皇帝采纳?
(4)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皇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确实相同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5)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