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梦”已成为热议话题。怀揣梦想穿行历史,放飞梦想走向未来。(7分)
【薪火相传寻梦路】
(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图空框处内容的填写。各写一例(4分)
在黄帝的故里新郑,一个漫长而美好的中国梦在这里开始了。在这个梦里面,有孔子的道义之梦,秦始皇、汉武帝的安全之梦、强国之梦,北魏孝文帝的开放之梦。唐朝是中国做梦做的最普及、最美丽的时代,特别灿烂,特别多元。
——摘编自2013年余秋雨的演讲《梦想开始的地方》

【民族复兴追梦路】
(2)下列图片来自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馆。根据下表提示或要求完成任务。(3分)

民族复兴追梦人
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
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

曲折的追梦历程
下列梦想各写一点
1911—1912年孙中山梦想的指导思想:⑤
1935年,毛泽东实现梦想的会议:⑥
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构想是: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读名言,感悟智慧。(共12分)
……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出自一位美国总统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这位总统是谁?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被称为什么?
(2)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

回顾辉煌,借鉴教训。
请依照要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了解历史线索]
(1)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1917年11月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年国内战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21年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8年-1937年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41年-1945年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取得胜利
1991年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进行历史判断]
(2)下面是关于苏联历史的几段评述,请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并在正确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在错误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②斯大林模式一无是处。()
③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借鉴历史教训]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根据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分析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机制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运用,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资本的跨国流通速度大为增加;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经销网络,带去了资本、贸易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的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材料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目前的60多倍。富国和穷国的的人均收入差距悬殊,前者为后者的200倍以上。
材料三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四 2010年,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尽管华为的出价高于竞争对手一亿美元,最终被英国的 Pace 以低价击败。2011年,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研发公司3Leaf,Systems部分资产,美方再次打出“国家安全风险”大旗,使华为此次收购失败。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或设置障碍已成为一些国家贸易保护的借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21世纪初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历史事件。
(4)材料反映了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遇到了什么问题?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21日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材料三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1)根据材料一“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
材料四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参会的亚非国家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