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
B.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
C.家庭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 |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 CO(g)+H2(g):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容积 |
0.5 L |
0.5 L |
V |
温度 |
T1 ℃ |
T2 ℃ |
T1 ℃ |
起始量 |
2 molC 1 molH2O |
1 molCO 1 molH2 |
4 molC 2 molH2O |
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 min的平均速率v(H2)=0.1 mol·L-1·min-1
B.丙容器的体积V>0.5L
C.当温度为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 mol,则T1< T2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 |
B.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Cl-) |
C.已知Ka(HF)=7.2×10-4,Ka(HCN)=6.2×10-10,等体积等浓度的NaF、NaCN溶液中,前者离子总数小于后者 |
D.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2Fe(SO4)2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
溶液变澄清 |
酸性:苯酚> H2CO3 |
B |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溶液X中无NH4+ |
C |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
出现沉淀 |
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
D |
向等浓度的KBr、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Br)> Ksp(AgI) |
DCHP是一种常见的增塑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
B.DCHP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
C.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
D.1 mol DCHP最多可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反应 |